在新能源汽車這條快速增長的賽道上,車企苦動力電池久矣。
前不久,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公開喊話:“目前,動力電池占汽車總成本的40%~60%,我現在不是給寧德時代打工嗎?”也許正是有鑒于此,廣汽集團近日宣布了幾項決議,就此立下自研自產電池的“決心書”。
事實上,在車企自研自產電池這條路上,廣汽并不缺少同行者。從先行的比亞迪、特斯拉,到也放出消息的造車新勢力蔚來,再到另一家傳統車企豐田,車企自研自產電池的隊伍開始壯大。
面對未來增量客觀的市場,對新能源汽車核心部件——動力電池的理解,不僅將決定車企的綜合競爭力,甚至還會影響產業生態的完善。
車企爭奪核心零部件話語權
8月25日,廣汽集團公告了兩項重要議案,一是同意設立自主電池公司,開展自主電池產業化建設,項目總投資109億元,由控股子公司廣汽埃安、全資子公司廣汽乘用車及廣汽商貿分別持股51%、40%、9%;二是通過了《關于巨灣技研建設電池生產基地的議案》,同意參股公司廣州巨灣技研有限公司建設電池生產基地項目,量產極速充電動力電池的電芯、模組及PACK系統,項目總投資36.9億元。
豐田汽車則在8月31日表示,將在日本和美國投資至多7300億日元(約合56億美元),以提高其電池產能,預計將在2024~2026年開始生產電池。豐田汽車方面解釋道:“此次投資旨在通過提供多種動力總成和盡可能多的選擇,使豐田能夠靈活地滿足所有國家和地區不同客戶的需求?!?
而根據媒體報道,蔚來汽車正在自研磷酸錳鐵鋰和4680電池,并計劃量產這兩種電池,供給蔚來及子品牌阿爾卑斯。其實,今年6月,蔚來汽車董事長李斌就在一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,公司已組建超過400人的電池團隊,將在2024年推出800V高壓平臺電池包。據悉,上述800V高壓電池為4680電池,計劃配裝蔚來第三代平臺(NT3)的車型。
有人說,在新能源汽車推廣的過程中,車企“被動”讓出了對動力電池的控制權。然而,動力電池供應商和車企之間的博弈從未停止。在供應鏈管理上,車企謹遵“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里”的金科玉律。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擴大,車企渴望增強話語權,引入了二線動力電池廠商,以制衡頭部企業(主要是寧德時代)。而對它們來說,長久之計還是必須要把這一核心零部件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。
目前,上游原材料不斷漲價,動力電池成本居高不下,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車企的決策。據了解,很多車企此前都已涉足電池管理系統,在電芯和電池包上,只有比亞迪、特斯拉等車企擁有自研技術能力。
基于應用端對電池的理解
車企決定自研自產電池,并非突發奇想,其一舉一動均有蛛絲馬跡可循。
廣汽集團很早就開始在電池領域進行技術布局。圍繞高安全、超快充、長續航三大重點方向,廣汽埃安推出彈匣電池系統安全技術、超倍速電池技術和海綿硅負極片電池技術。早在2017年,埃安便完成了電池實驗室及小型量產試制線的建設,在制造端也積累了一定的電池PACK量產經驗,已配齊全領域的人才,建立了從材料到電芯、正向與逆向、從研發到制造的全面能力。
今年3月,廣汽埃安自研的動力電池試制線打樁開建,這標志著去年10月廣汽集團審議通過的《關于自研電池試制線建設項目的議案》正式落地。據悉,廣汽埃安正建設自研電池大型試制線,預計2022年底建成投入運營,將用于自主生產包括海綿硅負極片電池在內的自研先進電池。而在當時,就有消息傳出,該公司即將成立專門的電池公司,全面布局電池自研自產,打造先進、自主可控的電池產業鏈。
將換電作為制勝法寶的蔚來汽車,也不斷加深對動力電池技術的理解。蔚來汽車電池系統副總裁曾士哲表示:“基于換電模式的電池包設計,對成本優化和性能提升提出更高的挑戰。具有完善的換電底層邏輯的電池設計,才能發揮換電技術的優越性?!庇捎趽Q電對PACK技術、BMS以及大數據、電芯、材料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蔚來汽車對電池全生命周期的流程認知擁有自己的獨特見解。曾士哲透露,早期該公司與很多電芯廠合作,提出測評和改進意見。最近兩年,他們自己在電芯方面做了很多投入,提出很多更適合換電體系的電芯設計。
車企最靠近終端用戶,也最了解市場的需求和痛點。蔚來汽車針對優化動力電池使用壽命、匹配相應性能等做了很多改善;同時,開展材料研發,以提升安全性和能量密度,延緩電池衰減,追求電池回收材料價值最大化。
新能源與智能網聯汽車獨立研究者曹廣平告訴記者,特斯拉要量產4680電池,不僅是電池直徑和長度尺寸變化問題,還涉及上百個技術因素,以及由此造成的上千個工藝生產要素的調整。經過多次研發和生產調整,才算“魂兮歸來”。比亞迪自研電池,早期也經歷了長期漸進的過程。
前瞻布局垂直整合產業鏈
曾慶洪曾表示,當前新能源汽車市場處于高速發展階段,目前影響銷量增長的主要因素在于成本、芯片供應及基礎設施配套,電池成本占比高成為了一種限制。
值得注意的是,廣汽埃安已開始進行動力電池產業鏈的垂直整合。8月16日,廣汽埃安與贛鋒鋰業在廣汽中心舉行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。通過此次簽約,雙方將建立長期的戰略合作關系,強強聯合,從新能源動力電池最上游材料端展開合作,持續探討在鋰資源開發、鋰鹽深加工及電池綜合回收利用各層面的深入合作。
電動汽車“三電”系統和汽車電子工程師朱玉龍認為:“廣汽集團親自下場造電池,后續將學習比亞迪的垂直整合路線,控制整個電池的成本?!彼翘岬?,在一眾車企都布局電芯產業后,現在車企不自己獨立搞電池就會慢慢變成“異類”。朱玉龍稱:“因為無論如何,不少車企最終還是需要和比亞迪們展開成本上的競爭,未來能否上得了‘牌桌’,取決于現在的積極程度?!?
曹廣平向記者表示,從管理的角度看,車企自建動力電池產線,在外供電池的基礎上多了一條自供途徑,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降本,增強零部件供應的穩定性。不過,自建電池產線后,電池能否外供給其他企業以均攤成本,將是一個難題。
在曹廣平看來,車企擁有電池“靈魂”是大勢所“需”,不過,電池技術仍處于不斷發展的過程中,固態電池等呼之欲出。如果對電池落后產能投入太大,屬于一種失策。因此,他建議車企根據自身情況制定具體的戰略目標、任務、計劃、措施,要科學規劃資源,匹配適當。